脚臭可能由鞋子不透气引起,也可能因疾病因素导致,如足癣、多汗症、糖尿病足。若脚臭伴有脚部皮肤破损、疼痛、溃疡、发热,或气味异常刺鼻且长时间无改善,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
一、非疾病因素:
穿着材质不透气的鞋子,如塑料、橡胶材质,脚部产生的汗液无法及时散发,会营造出潮湿温暖的环境,利于细菌滋生,细菌分解汗液中的有机物,从而产生臭味。应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如棉质、皮革材质的鞋子,勤换鞋袜,保持脚部干爽。
二、疾病因素:
1、足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除脚臭外,还伴有脚部皮肤瘙痒、水疱、脱屑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外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病情严重时需口服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2、多汗症:因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脚部汗腺分泌旺盛,大量出汗,过多的汗液为细菌滋生创造条件,引发脚臭。治疗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外用止汗剂,如氯化铝溶液;症状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交感神经切断术,但手术需严格评估后进行。
3、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导致脚部皮肤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细菌,产生异味,还可能伴有皮肤溃疡、麻木等症状。治疗需按医嘱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及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同时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预防和治疗感染,必要时可能需进行清创术。
日常生活中,建议洗脚后彻底擦干,尤其是脚趾缝间。选择吸汗性好的棉质袜子,每天更换。定期清洗鞋子,可在鞋内放置干燥剂或除臭剂。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若患有基础疾病,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以减轻脚臭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