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肌肉萎缩症是怎么引起的

黄晓东 骨外科-脊柱外科 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咨询

肌肉萎缩症可能由活动受限、营养不良引起,也可能由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损伤等疾病因素引起的。若发现肌肉体积减小、力量减弱等疑似肌肉萎缩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肌电图、肌肉活检、血液检查等,以明确病因。

一、非疾病因素:

1、活动受限:骨折后长时间石膏固定、瘫痪患者长期卧床等,肢体活动严重受限,肌肉得不到正常的刺激和锻炼,会逐渐萎缩。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等长收缩练习等,预防和改善肌肉萎缩。

2、营养不良: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无法维持肌肉的正常代谢和生长,导致肌肉萎缩。患者需调整饮食,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如多吃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食物。

二、疾病因素:

1、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该疾病表现为运动神经元受损,导致其支配的肌肉逐渐萎缩无力。目前尚无特效治愈方法,可使用利鲁唑、依达拉奉等药物,延缓病情进展;同时配合康复治疗、呼吸支持等综合措施。

2、重症肌无力: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导致肌肉易疲劳、无力,长期可出现肌肉萎缩。治疗需遵医嘱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如甲硫酸新斯的明、溴吡斯的明,改善肌肉无力症状;还可能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调节免疫功能。

3、周围神经损伤:外伤导致神经断裂、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等,造成神经对肌肉的营养和支配功能受损,引发肌肉萎缩。如果为外伤导致神经断裂,可能需手术修复,如神经吻合术;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需积极控制血糖,使用甲钴胺、依帕司他等药物营养神经。

日常应保持均衡饮食,确保营养充足。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肢体长期不活动。对于患有基础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复查。若出现肌肉异常变化,应及时就医诊断治疗。

2025-03-17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