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等,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其症状主要有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以及自觉症状等。
1、高血压:此类患者通常会在妊娠20周后出现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血压升高可呈持续性或波动性,部分患者血压在产后逐渐恢复正常,而病情严重者血压可能持续稳定在较高的状态,进一步可能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风险。
2、蛋白尿:蛋白尿是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重要表现之一。主要表现为尿蛋白定性≥(+),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g。蛋白尿的出现意味着肾脏功能可能已受到损害,大量蛋白丢失会影响孕妇的营养状况,也可能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3、水肿:另外此类孕妇还常表现为下肢、腹壁等部位的水肿,严重时可蔓延至全身。水肿程度不一,轻者仅为脚踝部轻度水肿,休息后可缓解;重者可出现全身性水肿,皮肤发亮,甚至出现腹水。水肿是由于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所致。
4、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模糊、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多是由于血压过高导致脑部血管痉挛、视网膜血管痉挛以及肝脏、胃肠道等器官缺血缺氧引起的。若出现这些症状,通常提示病情较为严重,可能发展为子痫,需及时处理。
对于妊娠高血压疾病,建议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密切监测血压、尿蛋白等指标,以便早期发现并治疗。孕妇应保证充足的休息,采取左侧卧位,以增加胎盘的血液灌注。饮食上,注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当限制盐的摄入。必要时,需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如拉贝洛尔等,以控制血压,保障母婴安全。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