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原位癌属于恶性肿瘤。该疾病是宫颈癌的早期阶段,病变局限于宫颈上皮内,未突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这意味着癌细胞尚未侵犯到更深层组织,但具有发展为浸润性癌的风险,需要引起重视。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是宫颈原位癌的主要病因,尤其是16、18型等。性行为过早、多个性伴侣、免疫力低下等因素会增加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风险,进而提高宫颈原位癌发病风险。多数宫颈原位癌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可能出现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阴道出血。因症状不典型,常通过宫颈癌筛查发现,如宫颈细胞学检查、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确诊。
- 遵医嘱进行手术治疗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年轻患者,可采用宫颈锥切术,包括冷刀锥切和利普刀锥切,切除病变的宫颈组织,保留子宫,尽可能保留生育功能。无生育需求或病变范围较大的患者,可行全子宫切除术,切除整个子宫,降低复发风险。术后一般无需辅助化疗、放疗,但需定期复查,监测有无复发。若切缘阳性或存在高危因素,可能需进一步补充放疗。
如果检查发现宫颈原位癌,应及时就医,遵循医嘱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日常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经期和性生活卫生,避免高危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21岁以上有性生活的女性,建议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30岁以上女性,可同时进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与宫颈细胞学检查,根据结果调整筛查间隔。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可有效预防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降低宫颈原位癌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