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前几日不慎着凉,第二天便开始感觉身体不适,起初只是轻微头痛、乏力,可到了下午,体温逐渐升高,他赶忙拿出体温计测量,发现体温已达到38.5℃,同时还伴有肌肉酸痛的症状。
小王想起家里有布洛芬颗粒,他知道这药能缓解发烧,可又不确定现在这个体温能不能吃。相信很多人在面对发烧时,都有和小王一样的困惑,到底发烧到多少度才可以吃布洛芬颗粒呢?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相关数据,发热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症状,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因发热前往医院就诊的人数众多。在我国,发热也是门诊和急诊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了解何时使用退烧药,尤其是像布洛芬颗粒这样常用的药物,对于正确应对发热、缓解不适症状以及避免药物滥用具有重要意义。
【布洛芬颗粒的作用机制与功效】
前列腺素是一种能引起机体发热、疼痛和炎症反应的物质,布洛芬通过减少其合成,从而发挥解热、镇痛和抗炎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布洛芬颗粒常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牙痛等,同时也能有效降低发热患者的体温。
【发烧多少度可以吃布洛芬颗粒】
一般来说,当体温达到38.5℃及以上时,可考虑服用布洛芬颗粒来退热。这是因为在这个体温水平,人体往往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不适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肌肉酸痛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服用布洛芬颗粒可以帮助降低体温,缓解这些不适症状,使患者感觉更舒适。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准。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以及患有某些基础疾病的患者,即使体温未达到38.5℃,但如果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如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提前服用布洛芬颗粒。例如,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在发热时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因此对于一些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儿童,当体温达到38℃左右时,医生可能就会建议服用退烧药,以预防惊厥的发生。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年轻、体质较好且对发热耐受能力较强的人,即使体温超过38.5℃,如果自身感觉尚可,也可以先采取物理降温等方法,暂不急于服用布洛芬颗粒。物理降温方法包括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也可以使用退热贴,贴在额头等部位,起到局部降温作用。
【布洛芬颗粒的适用人群与禁忌人群】
「适用人群」
主要适用于成人及儿童的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以及轻至中度疼痛的缓解。对于大多数健康人群,在符合用药指征的情况下,使用布洛芬颗粒通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禁忌人群」
●对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过敏者禁用布洛芬颗粒,因为这类人群可能对布洛芬也存在过敏反应,使用后可能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症状。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因为布洛芬可能会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有消化道溃疡病史或正在发作消化道溃疡的患者也应慎用,因为布洛芬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加重溃疡症状,甚至引发消化道出血。
【布洛芬颗粒的注意事项】
1.不要超量服用:布洛芬颗粒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服用,不要自行增加剂量。超量服用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如胃肠道出血、肝损伤等。
2.不要与其他同类药物联用:在服用布洛芬颗粒期间,不要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成分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以免药物剂量叠加,增加不良反应。
3.注意用药间隔:布洛芬颗粒的作用时间有限,一般每4-6小时可重复用药一次,但24小时内用药不得超过4次。不要过于频繁地服用,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和增加不良反应。
4.观察不良反应:在服用布洛芬颗粒后,要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耳鸣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出血、过敏反应等,应立即就医。
【其他常用退烧药及与布洛芬颗粒的区别】
「对乙酰氨基酚」
也是常用的退烧药,其作用机制与布洛芬相似,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发挥解热镇痛作用。与布洛芬相比,对乙酰氨基酚对胃肠道的刺激相对较小,适用于对胃肠道较为敏感的人群,但对乙酰氨基酚的维持时间相对较短,可能仅4个小时。
「阿司匹林」
同样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但阿司匹林对胃肠道的刺激较大,容易引起胃肠道不适、出血等不良反应,因此目前较少用于单纯的退热治疗,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此外,阿司匹林还可能导致瑞氏综合征,因此12岁以下儿童在患流感或水痘等病毒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