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导致脚趾缝痒且溃烂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局部药物治疗、系统药物治疗以及物理辅助治疗等。
1、一般治疗: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是基础。每天用温水洗脚,洗脚后需用干净毛巾彻底擦干脚趾缝间的水分,避免残留水分滋生真菌。选择透气性良好的鞋袜,如棉质袜子和通风的布鞋、皮鞋,减少脚部出汗,创造不利于真菌生长的环境。
2、局部药物治疗:对于溃烂处,先用3%硼酸溶液湿敷,可减轻局部炎症,减少渗出。待局部渗出减少、创面干燥后,可外用抗真菌药膏,如酮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均匀涂抹于脚趾缝及周围皮肤,抑制真菌生长。但注意药物需遵医嘱使用。
3、系统药物治疗:对于病情较为严重、外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遵医嘱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这些药物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抑制真菌的生长繁殖,从根本上治疗脚气。
4、物理辅助治疗:可采用紫外线照射等物理方法辅助治疗。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真菌生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溃烂部位的愈合。但物理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严格控制照射剂量和时间,避免对皮肤造成损伤。
建议患者,坚持按疗程用药,即使症状缓解,也应继续用药一段时间,防止复发。若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症状仍未改善或出现发热、足部肿胀明显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脚气的相关检查
1、体格检查:通过视诊和触诊等方式,能够观察皮肤是否存在水疱、角化、脱屑等症状,初步判断病情。
2、真菌培养检查:主要是取新鲜皮肤组织进行真菌培养,能够判断致病菌的类型,并且可以对其进行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3、皮肤镜检查:通过皮肤镜检查能够观察皮肤的变化,并且可以辅助诊断皮肤疾病,比如足癣、湿疹、荨麻疹等。
4、血常规检查: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体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计数出现升高的情况,从而判断身体是否存在感染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