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在在中医上可以叫痹症。建议应顺应四时变化,注意保暖,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尤其是在寒冷季节或潮湿环境中,要做好防护措施。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通络作用的食物,如山楂、桃仁等。
动脉硬化的形成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年龄增长以及慢性疾病的影响等。在中医视角下,这些因素可导致人体正气不足,气血运行无力,易受外邪侵袭。风、寒、湿、热等邪气乘虚而入,客于血脉,致使气血凝滞,脉络痹阻不通。当脉络痹阻时,血液的正常运行受到阻碍,逐渐出现动脉硬化的表现。随着病情进展,血脉痹阻进一步加重,不仅影响血液的传输,还会使血管壁失去濡养,变得愈发僵硬,就像痹症日久,关节周围组织因气血不畅而变形、僵硬一样。
在症状表现方面,动脉硬化引发的一系列症状也可从痹症角度理解。当肢体血管发生硬化,血流受阻,患者可能会感到肢体麻木、疼痛,尤其是在活动后,气血需求增加,但因血脉痹阻无法满足,疼痛会加剧,这与痹症中肢体关节因气血痹阻而出现的疼痛、活动不利极为相似。若脑部血管硬化,导致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同样可看作是头部脉络痹阻,清阳不升所致。
同时,适度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如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方式,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血脉痹阻。此外,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为情志不畅易导致气机郁滞,进而加重气血痹阻。
痹症怎么治疗
- 针灸治疗:根据痹症的部位和证型,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如肩部取肩髃、肩髎等穴位,肘部取曲池、手三里等。通过针刺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还可在针刺后加用艾灸,借助艾灸的温热之力,增强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效果。
- 推拿按摩:能起到疏通经络、滑利关节、调整脏腑气血功能的作用。根据病情和部位,运用滚法、揉法、按法、拿法等手法,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
- 中药熏蒸:利用中药蒸汽的温热和药力作用,通过皮肤渗透,直达病所。常用的药物有乳香、没药、木瓜等,可起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消肿化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