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矫正牙齿带来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牙齿松动风险、牙根吸收问题、牙周组织损伤等方面。了解这些潜在危害,对于考虑进行二次矫正的人群而言,能更全面地评估利弊,做出谨慎选择。
1、牙齿松动风险:二次矫正过程中,牙齿需再次经历移动和重新定位。由于牙齿在首次矫正后已适应了新的位置和牙槽骨结构,再次施加矫治力会使牙齿在牙槽骨内重新移动,这可能导致牙齿周围的牙周膜和牙槽骨受到更大程度的刺激和破坏。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牙齿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增加牙齿松动的风险,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牙齿过早脱落。
2、牙根吸收问题:二次矫正可能引发牙根吸收现象。当牙齿受到矫治力作用时,牙根表面的破骨细胞活性增加,会导致牙根逐渐被吸收。在首次矫正时,牙根可能已经经历过一定程度的吸收过程,二次矫正会使牙根再次面临吸收风险。牙根吸收过度可能导致牙根变短,影响牙齿的支持和固位功能,降低牙齿的使用寿命。
3、牙周组织损伤:再次进行牙齿矫正,对牙周组织的损伤几率会提高。矫治器的佩戴以及牙齿移动过程中,容易造成食物残渣和软垢的堆积,增加口腔清洁难度。若清洁不彻底,细菌滋生繁殖,可能引发牙龈炎、牙周炎等牙周疾病,导致牙龈红肿、出血、退缩,牙槽骨吸收等问题,进一步破坏牙周组织的健康。
若考虑进行二次矫正牙齿,不要盲目决定。应先与专业正畸医生充分沟通,详细告知首次矫正的情况,包括矫正方法、使用的矫治器、矫正时间、是否出现过并发症等。再通过口腔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全面评估口腔状况,判断是否适合二次矫正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若确定进行二次矫正,务必严格遵循医嘱,认真做好口腔清洁,定期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