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可能会发烧。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肺部所致,在疾病进程中,患者的体温变化存在个体差异。发烧是支原体肺炎常见症状之一,了解这一情况有助于患者正确认识病情。
- 肺炎支原体入侵人体后,会黏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引发免疫反应。免疫系统识别支原体为外来病原体后,会启动一系列防御机制。其中,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会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细胞因子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其调定点上移。为了达到新的体温调定点,身体会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升高体温,从而导致发烧。多数患者体温可升至38℃左右,部分病情较重者体温可能超过39℃,且发热可持续2-3周,在体温下降时可伴有多汗症状。
- 虽然发烧是支原体肺炎常见表现,但仍有部分患者不出现发烧症状。一方面,这可能与患者自身免疫力有关。免疫力较强的个体,在支原体入侵初期,免疫系统就能迅速作出反应,有效控制支原体的繁殖与扩散,炎症反应相对较轻,可能仅表现为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而无明显体温升高。另一方面,感染支原体的数量以及毒力不同也有影响。若感染的支原体数量较少,或其毒力较弱,对身体免疫系统的刺激程度有限,不足以引发明显的体温调节中枢改变,患者也就不会出现发烧情况。所以,不能仅依据是否发烧来判断是否患有支原体肺炎。
怀疑支原体肺炎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支原体抗体检测、胸部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若发烧,体温在38.5℃以下,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超过38.5℃时可遵医嘱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