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停,即胚胎停止发育,指在怀孕早期,胚胎因各种原因未能按照正常规律继续生长发育,最终停止生命活动的现象。了解胎停相关知识,有助于早期察觉异常,尽可能降低对孕妇身体和心理的不良影响。
胚胎自身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胎停的重要因素之一,约占胎停原因的50%-60%。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畸变,使胚胎无法正常分化和发育,在早期就停止生长。例如唐氏综合征,因胚胎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常导致胎停或胎儿出生后存在严重智力障碍及多种身体缺陷。母体因素也不容忽视,孕妇若患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会影响子宫内环境,干扰胚胎的血液供应和营养摄取,致使胚胎发育受阻。此外,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等子宫病变,会改变子宫形态或内膜容受性,不利于胚胎着床和生长,增加胎停风险。
胎停发生后,若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引发孕妇凝血功能障碍。胚胎死亡后,组织释放促凝物质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导致孕妇出现出血倾向,严重时可引发大出血,危及生命。而且,胎停会给孕妇带来巨大心理创伤,产生焦虑、抑郁、自责等负面情绪,影响身心健康。部分孕妇还可能因经历胎停,对再次怀孕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后续生育计划。从身体恢复角度看,胎停后孕妇需进行清宫等手术,术后可能出现感染、宫腔粘连等并发症,影响子宫恢复,对未来受孕造成潜在威胁。
一旦怀疑胎停,孕妇应立即就医,通过超声检查明确诊断。若确诊,需尽快进行清宫术,清除子宫内死亡胚胎,避免组织机化、粘连,减少出血和感染风险。术后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
预防胎停措施
- 孕前检查:备孕夫妻双方都应进行全面孕前检查。女方重点检查生殖系统健康,包括子宫、卵巢、输卵管等,排查是否存在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的疾病。同时检查甲状腺功能、血糖、血压等指标,确保身体处于适宜受孕状态。男方检查精液质量,评估精子活力、形态等,降低胚胎因染色体异常等问题导致胎停的风险。
- 孕期保健:怀孕后,孕妇要严格遵医嘱进行产检,定期监测胎儿发育情况。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辐射、化学毒物等。谨慎用药,如需用药,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防止药物对胚胎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焦虑,维持内分泌稳定,为胚胎发育提供稳定的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