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是指胆囊内形成的固体块状物,多因胆汁中的胆固醇、胆色素等成分比例失衡,析出结晶聚集而成,其治疗通常涵盖观察监测、药物溶石、手术治疗等。
1、观察监测:部分胆囊结石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结石较小且长期未引发胆囊炎症、梗阻等问题。这类情况一般无需即刻治疗,只需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密切关注结石大小、数量、位置变化,同时保持规律生活作息,维持胆囊正常功能,若一直无异常表现,可正常生活,不必过度紧张。
2、药物溶石:当结石主要成分为胆固醇,且胆囊功能尚好时,可遵医嘱进行药物溶石。药物常见有熊去氧胆酸,其可通过降低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使结石逐渐溶解变小。
3、手术治疗:若结石较大、数量多,频繁引发胆囊炎,出现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或结石阻塞胆管,导致黄疸、胆管炎,手术切除胆囊是常用治疗手段。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通过腹壁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及手术器械,微创摘除胆囊,创伤小、恢复快;开腹胆囊切除术适用于病情复杂、腹腔镜手术困难的情况,虽创伤较大,但能彻底解决问题,术后要注意伤口护理,预防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不良饮食习惯是胆囊结石诱发因素之一。高油脂饮食会促使胆囊剧烈收缩,增加结石发作风险,所以日常应减少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食物摄入,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还要注意规律进食,避免不吃早餐,让胆囊定时排空胆汁,减少胆汁淤积,降低结石形成几率。若右上腹剧痛、发热、黄疸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