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窒息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外界物质被吸入呼吸道,进而阻碍气体交换,引发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的紧急状况。这一情况十分危急,若不能及时处理,短时间内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异物吸入是引发吸入性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由于好奇心强,可能会将小物件,如玩具零件、花生米等放入口中,不慎吸入气道。成年人在进食时若嬉笑、打闹或匆忙吞咽,也可能导致食物误入气管。此外,在一些特殊场景下,如火灾现场,浓烟、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及粉尘等被大量吸入,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发水肿,堵塞气道。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如醉酒者、麻醉术后未苏醒者,吞咽及咳嗽反射减弱,口腔分泌物、呕吐物容易反流至气管,造成吸入性窒息。
一旦发生吸入性窒息,患者会迅速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费力,胸廓起伏明显,伴有喘息声。由于气体无法顺利进入肺部,机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患者会出现口唇、指甲发紫等缺氧表现。随着时间推移,缺氧状况不断加重,会影响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心脏因缺氧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大脑缺氧超过4-6分钟,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导致昏迷、脑死亡等严重后果。而且,吸入的异物或刺激性物质还可能引发肺部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
一旦怀疑发生吸入性窒息,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期间,若患者清醒,可求助他人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即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一手握拳置于患者上腹部,另一手抱住握拳手,快速有力地向内、向上冲击患者腹部,促使异物排出。
吸入性窒息的预防措施
- 儿童看护:对于儿童,要将小物件放置在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其放入口中。在孩子进食时,保持安静环境,不要逗弄孩子,防止其边吃边玩导致食物呛入气道。同时,教育孩子不要将物品放入鼻腔、口腔等部位。
- 成人饮食:成年人进食时应细嚼慢咽,避免在进食过程中嬉笑、交谈或进行剧烈运动。对于老年人或吞咽功能有障碍的人群,可将食物切成小块,选择质地柔软、易吞咽的食物,降低食物误吸风险。
- 特殊场景防护:在火灾、粉尘作业等特殊场景中,务必佩戴好防护用具,如防毒面具、口罩等,减少有害气体和异物的吸入。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反流至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