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布疹是一种发生于尿布覆盖区域的皮肤炎症,从医学角度而言,尿布疹属于皮炎的范畴,通常称为尿布性皮炎。其发病机制主要与皮肤的刺激和继发感染有关。
- 首先,尿布疹的发生与皮肤的刺激密切相关。尿布覆盖区域的皮肤长时间接触尿液和粪便中的化学物质,如氨和尿素,这些物质会破坏皮肤的天然屏障功能,导致皮肤屏障受损,从而引发炎症反应。此外,尿布的摩擦、不透气性以及湿度增加也会进一步加重皮肤的损伤。这种由外界刺激物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是尿布疹最常见的发病机制,也使其被归类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 其次,尿布疹也可能与继发感染有关。当皮肤屏障受损后,细菌或真菌(如念珠菌)更容易侵入皮肤,导致感染性皮炎的发生。这种感染性皮炎可能会加重原有的皮肤炎症,表现为皮肤红肿、糜烂、渗出,甚至出现脓疱。因此,尿布疹不仅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皮炎,还可能因继发感染而进一步加重病情。
建议家长保持宝宝患处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避免尿液和粪便长时间接触皮肤。同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护臀膏或保湿霜可以有效保护皮肤,减少外界刺激。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的尿布疹,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并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此外,应选择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的尿布,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涤剂和香料,也有助于预防尿布疹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