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见于儿童,其症状包括发热、咽痛、口腔疱疹等;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
一、症状:
1、发热: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常以突发高热为首发症状,体温可达39℃以上,持续2-4天。发热期间可能伴有寒战、乏力及头痛等全身症状。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高热惊厥,需及时降温处理。
2、咽痛:患者常因咽部疼痛拒绝进食或饮水。咽部检查可见咽峡部充血,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周围出现散在或簇集的小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浅表溃疡,表面覆盖白色或黄色假膜。
3、口腔疱疹:口腔疱疹是疱疹性咽峡炎的特征性表现,疱疹多分布于咽峡部、软腭及舌根部,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伴有明显疼痛,影响进食和吞咽。
二、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避免过热、过酸或刺激性食物,以减少对咽部溃疡的刺激。
2、物理治疗:咽部冷敷可减轻局部疼痛和肿胀。口腔护理如漱口液或喷雾剂有助于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继发感染。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用于控制高热和缓解疼痛。局部用药如口腔喷雾剂或含片可缓解咽痛和促进溃疡愈合。以上药物治疗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使用引起不良后果。
建议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流行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若出现高热、咽痛或口腔疱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