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经常出血由多种因素导致,非疾病因素包括刷牙方法不当、不良饮食习惯,疾病因素有牙龈炎、牙周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若牙龈经常出血且出血不易止住,或伴有贫血、发热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一般需进行口腔检查、血常规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一、非疾病因素:
1、刷牙方法不当:刷牙时用力过猛,或使用硬毛牙刷,会损伤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出血。应采用正确刷牙方法,选择软毛牙刷,轻柔地清洁牙齿和牙龈,避免损伤牙龈。
2、不良饮食习惯:长期缺乏维生素C,会使牙龈组织的胶原纤维合成受阻,导致牙龈脆弱易出血。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柠檬、草莓、西兰花等,必要时可遵医嘱补充维生素C制剂。
二、疾病因素:
1、牙龈炎:牙菌斑、牙结石等长期堆积在牙齿表面和牙龈边缘,刺激牙龈,引发炎症,导致牙龈出血。治疗可能需通过超声波洗牙,去除牙菌斑和牙结石,消除炎症。
2、牙周病:该疾病是牙龈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炎症侵犯牙周组织,不仅牙龈出血,还会出现牙齿松动等症状。除洗牙外,患者可能还需进行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治疗,严重时可能需牙周手术,医生通常进行牙周翻瓣术。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受到影响,可出现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提升血小板的药物,如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必要时可能需输入血小板治疗。
日常应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早晚正确刷牙,饭后及时漱口,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洗牙,一般每半年至一年一次。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若患有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减少对牙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