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但并非所有肺结核患者都容易传染他人。其传染性强弱取决于多种因素,了解这些对于预防肺结核传播、保护易感人群以及合理安排患者治疗至关重要。
- 排菌的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尤其是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其痰液中含有大量活跃的结核分枝杆菌。这类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会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这些飞沫可长时间悬浮,健康人一旦吸入,就有可能被感染。相比之下,痰涂片阴性的肺结核患者,其传染性相对较低,但部分患者仍可能通过其他途径排出少量结核分枝杆菌,存在一定传染风险。
- 环境因素对肺结核传播影响显著。在人员密集、通风不畅的场所,如拥挤的教室、工厂宿舍等,飞沫传播更为容易,结核菌浓度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容易积聚,大大增加了健康人感染的几率。而在开阔、通风良好的室外环境,飞沫会迅速被稀释,传播结核菌的可能性降低。此外,个体的易感性也至关重要。免疫力低下人群,如HIV感染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老年人、儿童等,对结核菌的抵抗力较弱,接触结核菌后更容易被感染发病。即使接触相同数量的结核菌,免疫力强的人可能只是结核菌潜伏感染,而免疫力低下者则可能迅速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
若出现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伴有咯血、低热、盗汗等疑似肺结核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结核菌传播。一旦确诊应立即隔离治疗,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抗结核治疗原则,以尽快控制病情,降低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