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通常不只是严重缺爱,该疾病是一种由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引发的精神障碍疾病,涉及生物学、心理学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层面,不能单一归结于某一个原因。
- 从生物学因素来看,抑郁症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紧密相关。大脑中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对情绪调节起着关键作用。当这些神经递质出现功能异常,如5-羟色胺水平过低时,大脑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就会受阻,进而引发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等抑郁症状。遗传因素也是该疾病的原因之一,若家族中有抑郁症患者,其他成员患抑郁症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 心理创伤与应激事件也是抑郁症的重要诱因,但这与缺爱有本质区别。比如,经历亲人离世、重大疾病、失业等沉重打击,个体的心理调适机制可能不堪重负,陷入长期的悲伤、焦虑与无助情绪中,最终发展成抑郁症。此外,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压力累积超过心理承受极限,也易诱发抑郁症,这些是外界压力因素导致心理防线崩溃,而非单纯因缺爱。
- 若抑郁症患者身边缺乏理解、支持的家人朋友,在患病后得不到及时的情感慰藉与实际帮助,病情可能会恶化。然而,即使拥有充足的关爱,若个体本身存在上述生物学或心理创伤因素,仍有可能患上抑郁症。
对于抑郁症患者,家属和朋友要给予充分理解与陪伴,避免片面认为只是缺爱问题而忽视患者的感受,以免导致患者的疾病加重。患者自身若察觉情绪持续低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依据病情选用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其能调节神经递质平衡,改善症状。同时,结合心理治疗,帮助患者重塑认知、应对压力,助力康复。日常生活中,患者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提升心理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