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P是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有关,导致血小板被过度破坏或生成减少。
- ITP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免疫系统对血小板抗原的异常反应,导致血小板在循环中的寿命缩短,同时骨髓中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的功能受到抑制。该病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儿童,常在病毒感染后发生,病程多为自限性,通常在数周至数月内自行缓解;慢性型则多见于成人,尤其是中青年女性,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
- ITP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排除其他相关疾病。患者常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等出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实验室检查方面,需多次检测血小板计数减少,同时外周血涂片显示血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骨髓检查显示巨核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多,但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此外,抗血小板抗体检测可辅助诊断。
- ITP的治疗原则是提高血小板数量,减少出血风险,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由医生制定。一线治疗通常包括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适用于血小板计数低且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依赖的患者,可考虑脾切除术,其有效率较高。此外,免疫抑制剂如达那唑、长春新碱等可用于慢性ITP患者。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如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也可用于提升血小板计数。
建议患者尽早就医,由血液科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治疗方案。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出血症状,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