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9℃算发烧,属于低热范畴。以腋下体温作为常用测量标准,正常体温范围在 36℃至 37.4℃之间,当体温达到 37.5℃及以上时,即可判定为发热。
- 发烧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中,病毒感染较为常见,如流感病毒引发的流行性感冒,除了导致发热,还常伴有头痛、乏力、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细菌感染同样会引起发烧,例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除了发热,还可能有咳嗽、咳痰,痰液可为脓性,部分患者伴有胸痛等表现。支原体感染也不容忽视,像支原体肺炎,可伴有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非感染性因素方面,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不仅会出现低热,还可能有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口腔溃疡、脱发等症状。
- 针对发烧的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感染性发热,如果是病毒感染,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注意休息、补充水分等,多数情况下可自行恢复。若是细菌感染,则需要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如头孢进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发热,通常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来调节免疫功能。同时,对于低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减少衣物覆盖,利于散热;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当发现体温达到37.9℃时,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可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鸡蛋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