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判定不能依据体重数值。医学上,常用身体质量指数(BMI)初步评估,亚洲人群BMI达到28kg/m?及以上,国际标准为30kg/m?及以上,可考虑肥胖症。但BMI有局限,像肌肉发达者可能因BMI误判。因此,还需结合体脂率、腰围等指标综合判断。
- BMI的计算方式为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在国际上,BMI数值大于等于30kg/m?通常被认定为肥胖症;而在亚洲人群中,考虑到体质差异,BMI达到28kg/m?及以上,就可诊断为肥胖症。例如,一位身高1.7米的成年人,其体重若达到78.2千克,计算得出BMI为27.1kg/m?,尚未达到亚洲人肥胖症标准;若体重增至80.96千克,BMI即为28kg/m?,这就符合肥胖症诊断。不过,BMI只是一个初步筛查指标,其无法区分体重增加是因脂肪增多还是肌肉发达等其他原因。
- 体脂率是指人体内脂肪重量在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更能准确反映身体脂肪含量。对于成年男性,体脂率超过25%,成年女性体脂率超过30%,可考虑为肥胖症。例如一些运动员,虽然BMI可能因肌肉发达而偏高,但体脂率正常,也并非肥胖症患者。此外,腰围也是重要参考指标。男性腰围大于等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5厘米,即便BMI未达肥胖标准,也提示腹部脂肪堆积,存在中心性肥胖风险,而中心性肥胖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同样可能属于肥胖症范畴。
一旦确诊肥胖症,应积极治疗。首先是生活方式干预,控制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如奶油,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取。同时,坚持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若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减肥药物,如奥利司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