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是一种肝脏里血管长成乱团的良性肿瘤,多数情况下没有危险,但如果出现体积巨大、破裂等情况,可能存在风险,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 肝血管瘤本质是肝脏内血管异常增生形成的团块,多数肝血管瘤生长缓慢且多为单发、边界清晰,大多数患者在瘤体较小时没有任何症状,往往是在体检进行肝脏超声、CT等检查时偶然发现。由于其生长速度极为缓慢,一般在长时间内不会对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造成明显影响,肝脏依旧能够正常执行代谢、解毒、合成等重要生理功能,所以对于绝大多数瘤体较小且无症状的患者而言,肝血管瘤不会引发严重后果,基本不存在危险。
- 然而,当肝血管瘤体积巨大时,比如直径超过5厘米甚至更大,就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和器官。若压迫到胆管,会阻碍胆汁的正常排泄,进而引发梗阻性黄疸,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等症状;若压迫门静脉,影响肝脏的血液回流,可能导致门静脉高压,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时甚至会破裂出血,危及生命。另外,虽然肝血管瘤破裂出血的情况较为罕见,但一旦发生,尤其是瘤体较大且靠近肝脏表面的血管瘤,破裂后短时间内会大量出血,引起剧烈腹痛,若得不到及时救治,会因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若发现肝上有血管瘤,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一步检查,明确血管瘤的大小、位置、数量等情况。对于瘤体较小且无症状的患者,一般建议定期复查肝脏超声,观察血管瘤的变化,通常每3-6个月复查一次。日常要避免腹部受到外力撞击,以防血管瘤破裂。若瘤体较大或出现压迫症状,应听从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