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大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经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剖宫产者出血量≥1000ml。这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及时准确地判断和处理。
- 对于经阴道分娩者,产后出血量达到500ml及以上即判定为大出血。这是因为正常分娩后,子宫会通过收缩来压迫血管止血,若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如胎盘残留、胎盘粘连等)、软产道裂伤或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就可能导致出血量超出正常范围,引起大出血。当出血量达到500ml时,产妇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慌、乏力等症状,若不及时处理,会进一步发展为休克,危及生命。
- 剖宫产者由于手术创面较大,出血量相对较多,当出血量达到1000ml及以上时被认为是大出血。手术过程中,子宫切口的止血情况、胎盘剥离面的出血以及凝血功能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出血量。剖宫产术后若出现大量阴道流血或腹腔内出血,会使产妇的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
针对产后大出血,预防是关键。产前应配合医生做好充分的评估,对有高危因素的产妇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分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产妇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出血的因素。一旦发生大出血,应立即采取措施,如按摩子宫促进收缩、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并及时缝合、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缩宫素,以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同时,要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输血治疗。此外,还需积极查找出血原因,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处理,以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