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的症状主要有毛囊性丘疹、红肿疼痛、脓疱形成等,主要由不良生活习惯、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因素引起。若发现皮肤出现异常丘疹、脓疱且伴有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皮肤镜检查、病原体培养等明确诊断并接受规范治疗。
一、症状:
1、毛囊性丘疹:初期表现为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充实性丘疹,大小如米粒至绿豆,边界清晰,触之稍硬。这些丘疹可单发或多发,常见于头面部、颈部、臀部及外阴等毛发密集部位。
2、红肿疼痛:随着病情发展,丘疹周围皮肤会出现红肿现象,炎症刺激神经末梢,导致局部产生疼痛或压痛感。轻度炎症时疼痛轻微,若炎症加重疼痛会明显加剧,影响正常活动和触碰。
3、脓疱形成:病情进一步发展,丘疹顶端会逐渐形成黄白色脓疱,脓疱内含有脓液,周围有红晕。脓疱破裂后会流出少量脓液,之后会逐渐结痂,待痂皮脱落后,若未发生严重感染,一般不会留下疤痕。
二、病因:
1、不良生活习惯:长期不注意个人卫生,皮肤表面污垢、油脂堆积,为病原体滋生提供条件;穿着紧身、不透气的衣物,导致皮肤局部温度和湿度升高,摩擦增加,破坏皮肤屏障功能;过度清洁皮肤,破坏皮肤正常菌群平衡,也会增加毛囊炎发生风险。
2、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细菌性毛囊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当皮肤受损,如刮伤、擦伤,或因皮肤卫生状况差,细菌容易侵入毛囊引发感染。此外,免疫力低下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也更易发生细菌感染导致毛囊炎。
3、真菌感染:马拉色菌是引起真菌性毛囊炎的主要致病菌,多见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部位,如胸背部、颈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皮肤潮湿多汗,会改变皮肤微环境,利于马拉色菌大量繁殖,进而侵犯毛囊引发炎症。
日常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爽,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避免过度清洁或搔抓皮肤。运动出汗后及时清洗更换衣物,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等个人物品。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积极控制病情。若确诊毛囊炎,治疗后需遵医嘱定期复查,观察炎症消退情况。若症状未缓解、加重或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