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完牙后注意事项包括伤口护理、口腔清洁、症状观察、饮食调整等。若拔牙后出现严重出血、剧烈疼痛、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通过口腔检查,来评估拔牙创口恢复情况。
1、伤口护理:拔牙后医生通常会在创口放置棉球,需咬紧30到40分钟,以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拔牙后24小时内,创口会形成血凝块,不要用舌头舔或吸吮创口,以免导致血凝块脱落,引发出血或干槽症。另外,避免触碰创口,不要用手指或其他物品伸进拔牙部位,防止感染。
2、口腔清洁:拔牙后24小时内不要刷牙或漱口,24小时后可轻柔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防止食物残渣残留引发感染,但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破坏血凝块。另外,刷牙时要避开拔牙创口,可使用软毛牙刷,按照正确的刷牙方法清洁牙齿其他部位。
3、症状观察:密切关注拔牙创口情况,少量渗血是正常现象,若出血不止,需及时就诊。拔牙后创口会有疼痛,若疼痛逐渐减轻属正常,若疼痛加剧,甚至出现放射性疼痛,可能发生感染。另外,若出现发热症状,体温超过38℃,也应及时就医。
4、饮食调整:拔牙后2小时内避免进食,2小时后可选择温凉、柔软的食物,如牛奶、米粥、鸡蛋羹等,避免食用过热、过硬、辛辣刺激性食物,过热食物可能导致血管扩张,引起出血,过硬食物可能损伤创口,辛辣食物会刺激创口,不利于愈合。进食时尽量用未拔牙的一侧咀嚼。
拔牙前要确保身体健康,避免在感冒、炎症发作期拔牙。拔牙后按照医生嘱咐做好护理,若创口愈合缓慢或出现异常,不要自行处理,及时咨询医生。在创口完全愈合后,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预防口腔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