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破了不疼,可先采取保守治疗观察;但如果脓肿未完全引流干净、形成肛瘘等复杂情况时则仍需要手术。
- 肛周脓肿是发生于肛门、肛管和直肠周围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症状为肛周持续性剧痛,病变处明显红肿且有硬结和压痛,脓肿形成时有波动感。当脓肿自行破溃或经人为切开后脓液流出,压力降低,疼痛可能暂时缓解,体温恢复正常,血常规的炎症指标也趋于正常,可先进行保守治疗。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药物控制感染。在用药期间配合坐浴,按医嘱用高锰酸钾溶液按一定比例稀释后坐浴,每天2-3次,每次15-20分钟,起到清洁、消炎作用。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症状持续改善且无复发迹象,可不进行手术。
- 然而,如果肛周脓肿破口较小,引流不畅,内部仍有较多脓液残留,炎症无法彻底消除,容易反复发作,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形成肛瘘。此时临床症状表现为肛周反复流出少量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外口愈合后又可再次破溃,经久不愈。而这个时候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患者可能需要经医生操作进行切开引流术,通过手术扩大破口,彻底清除脓液和坏死组织,保证引流通畅,防止感染扩散。对于已形成肛瘘的情况,医生通常会根据肛瘘类型选择合适手术,低位肛瘘可行肛瘘切除术直接切除瘘管;高位肛瘘常采用挂线疗法,利用橡皮筋或药线的机械性压迫作用,缓慢切开肛瘘,避免损伤过多括约肌,影响肛门功能。
对于肛周脓肿患者,日常建议保持肛门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避免粪便残留刺激。同时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避免便秘或腹泻,减少对肛门的不良刺激。另外,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适当运动,促进肛周的血液循环。若发现肛周有异常肿块、疼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止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