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包括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肌层并周期性改变,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多发生于特定年龄段,症状有经量增多、痛经等,妇科检查有特征表现,还可能合并其他疾病。治疗依年龄、症状、生育需求,有药物、手术、放置节育器等方法。
-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其特征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并保持周期性增生、剥脱、出血等功能性改变。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与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到肌层生长有关,这一过程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宫腔手术操作、子宫内膜炎症、高雌激素血症以及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30至50岁的经产妇,但近年来随着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和宫腔手术操作的增多,未生育女性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
- 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等。这些症状的出现与子宫腺肌病导致的子宫体积增大、子宫腔内膜面积增加以及子宫肌壁间病灶影响子宫肌纤维收缩等因素有关。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慢性盆腔痛、性欲减退、不明原因的排卵期出血等症状。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常均匀增大呈球形,质地较硬,子宫腺肌瘤可表现为质硬的结节。子宫腺肌病还可能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等其他妇科疾病。
针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及生育要求进行个体化选择。对于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尝试药物治疗,如遵医嘱口服避孕药物、孕激素类药物等,以控制症状、抑制病灶发展。对于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或子宫切除术等。此外,放置曼月乐环等宫内节育器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在宫腔内释放高效孕激素,从而缓解痛经、减少月经量。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任何不适或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