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停,即胚胎停止发育,并非完全等同于流产,但胎停是导致流产的常见原因之一。胎停对孕妇而言是个沉重打击,正确认识其与流产的关联至关重要。
- 胎停是指胚胎在怀孕早期因各种原因,如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失调、感染、免疫因素等,导致其发育停滞。在超声检查时,原本应能观察到胚胎的心跳等生命迹象,但此时却无法检测到,且胚胎大小与实际孕周不符,生长速度明显放缓甚至不再生长。比如,正常怀孕8周时,胚胎应初具人形且有明显胎心搏动,若此时超声显示胚胎仅似6周大小,且无胎心,极有可能是胎停。这表明胚胎在某一阶段停止了细胞分裂与分化,失去了继续发育成胎儿的能力。
- 胎停后,若胚胎组织未及时排出体外,此时孕妇尚未出现流产症状,还不能称之为流产。但随着时间推移,身体通常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将停止发育的胚胎排出体外,这一过程就会表现为流产,可出现阴道出血、腹痛等症状。不过,也存在部分胎停后胚胎组织未自行排出,需借助医疗手段干预的情况,如刮宫术等,以避免胚胎组织在子宫内残留,引发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所以说,胎停是一个胚胎发育异常的状态,而流产是胎停可能引发的结果之一,但并非所有胎停都会立即发展为流产。
一旦通过超声等检查确诊胎停,应及时就医。若胎停时间较短,可选择药物流产,通过药物(如米非司酮)促使子宫收缩,排出胚胎组织。若胎停时间较长或存在其他特殊情况,可能需进行手术治疗。下次备孕前,夫妻双方应进行全面检查,排查胎停原因,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备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