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小孩发高烧,存在难以口服给药的情况,灌肠是一个较合适的退热方法,但若孩子可口服用药或发的是低烧,一般不建议灌肠,该操作可能造成肠道损伤,引发肠道功能紊乱。
- 小孩发烧时,灌肠在某些情况下具有一定好处。灌肠能使药物通过直肠黏膜迅速吸收,对于难以口服药物的小孩,这是一种有效的给药途径。例如,一些小孩在高热时频繁呕吐,无法顺利口服退烧药,灌肠可避开胃肠道的首过效应,快速将药物送达体内,从而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及时缓解高热给孩子带来的不适。
- 但需注意的是,若孩子可自主口服药物或是发低烧,一般不建议灌肠。灌肠操作可能会对孩子的肠道造成损伤。儿童的肠道黏膜较为娇嫩,灌肠过程中,若操作不当,如肛管插入过深、用力过猛,很容易导致肠道黏膜破损、出血。而且,肠道内存在着复杂的正常菌群平衡,灌肠时灌入的药物或液体可能会破坏这种菌群平衡,引发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
若孩子发烧未超过38.5℃,建议家长首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同时,让孩子多喝水,补充水分,促进新陈代谢。另外,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等情况。若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按照孩子的体重和年龄严格控制剂量。若孩子持续发烧不退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咳嗽、呕吐、精神萎靡等,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进行血常规等相关检查,明确发烧病因,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