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症状的治疗主要通过外用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从缓解瘙痒、减轻炎症、修复皮肤屏障等方面改善病情。对于慢性湿疹患者,需保持耐心,坚持长期治疗和护理,定期复诊,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降低复发风险。
1、外用药物治疗:外用药物是治疗湿疹的基础。根据病情阶段选择不同药物,急性期无渗液时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止痒,有渗液时采用3%硼酸溶液湿敷,待渗液减少后改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可有效抗炎、止痒;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与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的复方制剂,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既能抗炎又能预防感染。
2、口服药物治疗:对于瘙痒剧烈、外用药物疗效不佳或泛发性湿疹患者,需口服药物治疗。常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可抑制过敏反应,减轻瘙痒症状;病情严重或急性发作期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快速控制炎症。
3、物理治疗:紫外线疗法适用于慢性顽固性湿疹,通过中波紫外线或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调节皮肤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皮肤损伤修复。光化学疗法则是结合补骨脂素和长波紫外线照射,增强治疗效果,但需注意潜在的皮肤老化、增加皮肤癌风险等副作用,治疗过程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剂量和频率。
湿疹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明确病情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滥用药物或随意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