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涎石病的治疗方法是什么,有哪些药物

朱欣佚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咨询

涎石病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碎石、外科手术等,其中药物治疗包含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甲硝唑等药物,建议患者依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涎石病易引发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可控制炎症。阿莫西林作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β-内酰胺环能与细菌细胞壁合成所需的转肽酶结合,抑制细胞壁黏肽合成,导致细菌因细胞壁缺损,在渗透压作用下破裂死亡,有效对抗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头孢克肟同样借助与细菌内膜青霉素结合蛋白的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且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抗菌活性强。甲硝唑进入细菌细胞后,硝基被还原成氨基,与细菌DNA结合,可抑制其合成,干扰代谢,对厌氧菌有强大杀灭作用,可缓解感染引发的不适。

2、物理碎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利用高能冲击波聚焦于涎石,通过冲击波的机械效应和空化效应,使涎石裂解成小块,随唾液排出。激光碎石术则是利用激光的高能量,将涎石击碎,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促进涎石排出,恢复唾液腺导管的通畅。

3、外科手术:较小涎石可通过切开取石术,在口腔内找到涎石所在位置,切开导管取出涎石,恢复唾液引流。对于大涎石或多发性涎石,伴腺体纤维化、功能丧失的情况,常采用腺样体切除术。手术切除病变腺体,可从根本上解决涎石阻塞和反复感染问题,防止病情恶化。

治疗期间,建议患者注意口腔卫生,饭后用清水或漱口水漱口,减少口腔细菌滋生。另外,严格按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增减药量。同时,接受手术治疗后,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按医生要求定期复查。

2025-04-02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