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镁含量偏高(高镁血症)主要由非疾病因素如过量摄入镁制剂,以及疾病因素如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甲减、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原因造成。这些因素通过干扰镁的正常摄入、排泄过程或影响体内激素调节,打破镁离子在体内的平衡,致使血镁浓度上升。
一、非疾病因素:
若过度服用含镁的药物或补充剂,会导致体内镁含量超出正常代谢能力。例如,为缓解便秘而长期大量服用含镁的泻药(如硫酸镁),或为补充微量元素而过量服用镁补充剂。正常情况下,肾脏可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镁以维持平衡,但当摄入镁的量远超肾脏排泄能力时,就会引起血镁升高。
二、疾病因素:
1、急性肾衰竭少尿期:肾脏是镁排泄的主要器官,正常情况下,可根据机体需求调节镁的排出量。但在少尿期,尿量显著减少,使得原本应随尿液排出的镁离子在体内大量蓄积,从而引发血镁升高。患者除血镁偏高外,还常伴有水肿、氮质血症、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2、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疾病。甲状腺激素可促进肾脏对镁的排泄,甲减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肾脏对镁的排泄能力减弱,使得镁在体内潴留,导致血镁水平升高。患者常伴有畏寒、乏力、皮肤干燥、心率减慢等症状。
3、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该疾病会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而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肾脏重吸收和排泄镁离子具有调节作用。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醛固酮等激素分泌不足,肾脏对镁离子的排泄减少,从而引起血镁升高。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色素沉着、乏力、低血压、恶心呕吐等症状。
若发现血镁偏高,应及时就医,医生会结合病史、症状及其他相关检查进行综合诊断,如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检查等。若是疾病因素引起,则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密切监测血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