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早衰现象指女性在40岁之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表现为月经异常、雌激素水平降低及生育能力下降等,卵巢内卵泡过早耗竭或被破坏,导致卵巢功能过早衰竭,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 遗传因素在卵巢早衰中占一定比例,如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会使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卵巢组织,引发卵巢功能受损。手术损伤卵巢、放疗和化疗等医源性因素对卵巢组织的破坏,也可导致卵巢早衰。患者常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月经周期延长、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此外,由于雌激素水平低落,患者可能有潮热、盗汗、阴道干涩、性欲减退等症状,还会增加骨质疏松风险,出现腰酸背痛。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卵子质量和数量下降,受孕困难,即便怀孕,流产风险也较高。
- 在处理方法上,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性选择。激素替代治疗是常用手段,补充雌激素如戊酸雌二醇、结合雌激素,孕激素如地屈孕酮、黄体酮等,模拟正常月经周期的激素水平,缓解雌激素缺乏症状,预防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尝试促排卵治疗,如使用枸橼酸氯米芬、来曲唑等药物,促进卵泡发育。若病情严重且其他治疗效果不佳,可经医生评估后考虑辅助生殖技术,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为卵巢早衰患者提供了生育可能。
卵巢早衰患者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的食物,如牛奶、鱼虾、新鲜蔬果等。坚持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增强体质,利于骨骼健康。定期复查性激素六项、抗苗勒管激素(AMH)、妇科超声等,便于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若出现症状加重,如潮热频繁、阴道干涩疼痛加剧等,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