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中枢兴奋剂、非中枢兴奋剂、抗抑郁药、α-受体激动剂等,这些药物能帮助改善症状,部分患者可恢复正常。但注意,这些药物均需遵医嘱使用。
1、中枢兴奋剂:常用药物有哌甲酯,通过促进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中这两种神经递质的浓度,从而改善多动症患者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
2、非中枢兴奋剂:托莫西汀是一种常见的非中枢兴奋剂。该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增加前额叶皮质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从而改善多动症症状。托莫西汀的优点是没有成瘾性,且对共患焦虑障碍的多动症患者也有较好疗效。
3、抗抑郁药:对于伴有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的多动症患者,可使用抗抑郁药辅助治疗。例如盐酸丙米嗪,属于三环类抗抑郁药,能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提高脑内这两种神经递质的水平,改善患者情绪状态的同时,对多动、冲动等症状也有一定缓解作用。但这类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多,使用时需密切观察。
4、α-受体激动剂:可乐定属于α-受体激动剂,其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可乐定可改善多动症患者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尤其适用于对中枢兴奋剂不耐受或存在共患疾病不适合使用中枢兴奋剂的患者。
对于多动症患者,除药物治疗外,行为干预也非常重要。家长和教师应给予患者更多理解和支持,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患者创造安静、有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减少干扰因素。定期带患者复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药物剂量或治疗方案。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避免因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导致自卑、焦虑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