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发绀、烦躁不安等症状,建议一旦发现相关症状,立即前往医院,接受系统诊断与治疗。
1、呼吸急促: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时,肺内广泛病变致使肺泡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受损,氧气难以有效进入血液。机体为了满足代谢所需的氧气,会通过神经调节刺激呼吸中枢,加快呼吸频率,试图增加氧气摄入。患者呼吸频率可高达每分钟30次,呼吸用力,伴有明显的三凹征,即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出现凹陷。
2、发绀:由于肺泡气体交换障碍,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当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超过50g/L时,皮肤和黏膜就会呈现青紫色,即发绀。这种现象在口唇、指甲等部位尤为明显,因为这些部位血管丰富且浅表。随着病情进展,全身皮肤均可出现发绀,这不仅反映了机体严重缺氧,还表明肺部气体交换功能持续恶化,无法将足够的氧气输送到全身组织。
3、烦躁不安:大脑对缺氧极为敏感,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的严重缺氧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干扰神经递质的平衡和神经传导。患者常表现出烦躁不安,难以安静平卧,这一方面是身体缺氧的本能反应,另一方面也与因呼吸困难产生的恐惧心理有关。严重缺氧还会导致意识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嗜睡、昏迷等症状,这是由于大脑细胞功能受损,无法维持正常的觉醒和认知功能。
患者一旦确诊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配合机械通气等治疗措施。另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呼吸频率、节律,皮肤颜色等,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同时,要定期复查,以便医生根据恢复情况调整后续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