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鳞状病变指的是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出现异常变化,属于宫颈上皮内瘤变范畴,根据细胞异常程度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病变,高级别病变若不及时干预,有发展为宫颈癌的风险,严重威胁女性健康。
- 宫颈鳞状病变主要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感染引发,其中16、18亚型最为常见。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侵入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后,其基因会整合到人体细胞基因组中,干扰细胞正常的生长、分化和调控机制,促使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和变异。此外,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长期口服避孕药、吸烟、免疫力低下等因素,也会增加宫颈鳞状病变发生率。多数低级别宫颈鳞状病变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人可能出现白带增多、白带性状改变、接触性出血等症状;高级别病变症状相对明显,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阴道排液有异味等表现。
- 针对宫颈鳞状病变,治疗方式需依据病变程度来确定。对于低级别病变,若患者年龄较轻、病变范围局限且自身免疫力较好,可先进行定期观察随访,通过增强自身免疫力,部分病变有可能自行逆转恢复正常。患者在必要时也可经医生操作进行物理治疗。其中,冷冻治疗利用低温使病变组织坏死、脱落,激光治疗则通过高温灼烧破坏病变组织。对于高级别病变,通常需要经医生评估后进行手术治疗,常见的有宫颈锥切术,通过切除病变组织,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若存在切缘阳性等情况,可能还需进一步治疗,降低病变复发风险。若已发展为宫颈癌则需根据临床分期采取子宫全切术、广泛子宫切除术等手术,配合放疗、化疗,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扩散,常用药物有顺铂、紫杉醇等。具体治疗方案需遵医嘱。
女性应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宫颈鳞状病变。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性生活卫生,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多个性伴侣;适龄女性可在医生建议下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预防感染。若检查发现宫颈鳞状病变应及时就医,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