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淀粉正常食用一般不会中毒,但食用未经妥善处理的木薯所制成的淀粉,或木薯淀粉受污染变质,可能引发中毒。木薯本身含有氰苷,在特定条件下,氰苷会被分解产生有毒的氢氰酸,人体摄入后可抑制细胞呼吸酶活性,干扰细胞呼吸过程,进而引发中毒症状。
- 木薯淀粉作为一种碳水化合物来源,可为人体提供能量,且可用于制作多种食品,改善食物的口感和质地。但食用未处理好的木薯淀粉导致中毒,主要原因在于木薯中的氰苷未被有效去除。若木薯在加工成淀粉前未经过充分浸泡、去皮、蒸煮等处理,残留的氰苷在人体胃肠道内被酶分解,释放出氢氰酸。中毒症状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随着中毒加深,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呼吸急促,严重时会导致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同时,若木薯淀粉储存不当发生霉变,产生的有害毒素同样可能引起中毒反应。
- 一旦发生木薯淀粉中毒,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首先进行催吐,通过刺激咽喉部促使胃内容物排出,减少毒素吸收;随后尽快就医,医生通常会根据中毒情况给予解毒治疗,常用的解毒药物有亚硝酸异戊酯、硫代硫酸钠等。亚硝酸异戊酯能使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与氰离子结合形成相对稳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从而缓解中毒症状;硫代硫酸钠可与氰离子结合形成无毒的硫氰酸盐排出体外。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进行对症支持治疗,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食用木薯淀粉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确保其经过安全加工处理。家庭自制木薯淀粉食品时,要将木薯彻底去皮,浸泡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并充分煮熟蒸煮,破坏其中的氰苷。储存木薯淀粉时需放置在干燥、通风处,防止其受潮变质。若不确定木薯淀粉的安全性,切勿轻易食用。一旦食用后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并保留相关食物样本,便于明确病因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