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与自身免疫力密切相关,免疫力异常既可成为诱发因素,也会影响病情发展与恢复。这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以皮肤黏膜出现风团、瘙痒为主要特征,风团通常在数小时内消退,但易反复发作,其发病机制复杂,免疫功能紊乱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 免疫力低下时,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的能力减弱,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源更易侵入机体,从而引发荨麻疹。如感染上呼吸道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导致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形成风团和瘙痒症状。而免疫力过强,同样会诱发荨麻疹。当免疫系统误将一些无害物质识别为感染源,就会启动免疫应答,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引发过敏反应,导致荨麻疹发作。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因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也常伴发荨麻疹,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等。
- 针对免疫力低下导致的荨麻疹,治疗时需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以抑制组胺释放、减轻瘙痒和风团,还需通过合理方式综合维护免疫健康。例如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调节剂,如匹多莫德、转移因子,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于免疫力过强引发的过敏反应性荨麻疹,一方面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另一方面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醋酸泼尼松、地塞米松,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减轻炎症;还可进行脱敏治疗,逐渐增加对过敏原的耐受程度。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荨麻疹,则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需使用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等控制病情。
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减少与过敏原接触。若荨麻疹症状频繁发作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过敏原检测、免疫功能相关检查等,明确病因后接受规范治疗。治疗期间遵医嘱定期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同时避免自行滥用药物,以免影响免疫功能或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