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通常是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概念定义、病理改变、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区别。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肺功能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等,以明确诊断。
1、概念定义:阻塞性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具有持续性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与气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
2、病理改变:阻塞性肺气肿主要病理改变在肺泡,表现为肺泡壁变薄、肺泡腔扩大、破裂或形成大疱,导致肺组织弹性减退,含气量增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改变不仅有肺气肿的表现,还涉及各级支气管。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纤毛倒伏、脱失,杯状细胞增生,黏液腺肥大、增生,分泌亢进,导致气道狭窄、阻塞,同时伴有气道炎症细胞浸润。
3、临床表现: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主要症状为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早期可在劳力时出现,之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咳嗽、咳痰症状相对较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除有呼吸困难外,咳嗽、咳痰症状较为突出,多为慢性咳嗽,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痰液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当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呈脓性。
4、治疗方法:对于阻塞性肺气肿,治疗主要是改善呼吸功能,如进行呼吸肌锻炼等。当合并感染时,可能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等控制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除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外,还常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氨茶碱等,舒张气道,缓解呼吸困难。对于病情较重的慢阻肺患者,可能需要长期家庭氧疗,以改善缺氧状况。
日常应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及有害气体、颗粒,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加强锻炼,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增强体质和呼吸功能。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在流感季节可接种流感疫苗。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监测病情变化,若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