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可能由遗传因素、药物和毒物、疾病等原因引发,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等症状,建议若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做全面检查,明确病情并规范治疗。
一、原因:
1、遗传因素:部分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具有家族遗传性,存在特定基因突变,如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BMPR2)基因突变。该基因对维持肺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突变后会导致肺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血管收缩功能失衡,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血流阻力增加,可能引发肺动脉高压。
2、药物和毒物:某些药物和毒物是引发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因素。如食欲抑制剂阿米雷司,长期服用会影响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舒张因子减少,血管收缩因子相对增多,引起肺动脉血管持续收缩,血管重构,肺动脉压力升高。还有部分化学毒物,进入人体后会干扰血管细胞的代谢,破坏血管壁结构,促使肺动脉高压形成。
3、疾病: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会致使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累及肺动脉血管。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肺动脉血管壁,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壁增厚、狭窄,增加肺动脉压力。HIV感染也会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引发肺动脉高压。此外,先天性心脏病因心内分流,长期增加肺动脉血流量,也可促使肺动脉高压发生。
二、症状:
1、呼吸困难: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向肺动脉泵血阻力增大,肺循环淤血,气体交换功能受损,导致患者氧气摄入不足,二氧化碳排出受阻。早期患者在活动后会感到呼吸急促,随着病情进展,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需借助吸氧维持正常呼吸。
2、胸痛:由于肺动脉压力升高,右心室负荷增加,心肌需氧量增加,而肺动脉高压导致的肺循环障碍,使心肌供血相对不足,引发心肌缺血,刺激心脏神经末梢,产生胸痛症状。患者胸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刺痛或压榨样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
3、晕厥:当肺动脉压力过高,右心无法将足够血液泵入肺循环,心脏输出量减少,导致脑部供血不足。特别是在患者突然站立、剧烈运动时,心脏无法及时调整输出量,脑部短暂性缺血,引发晕厥。
患者确诊后,需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减少心脏负担,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另外,定期复查,监测肺动脉压力和心脏功能变化。若出现呼吸困难加重、胸痛加剧、晕厥等症状,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