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治疗需结合病情阶段与患者整体状况,通过基础护理、药物治疗及必要时的手术干预综合实施。药物选择需根据创面情况针对性使用,包括抗感染、促进愈合、改善循环及营养支持类药品。
- 褥疮治疗需采取多维度措施。基础护理是核心,需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避免局部持续受压,同时使用气垫床或减压坐垫分散压力。清洁护理方面,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保持皮肤干燥,防止分泌物积聚引发感染。若创面存在坏死组织,需及时进行清创术,彻底清除坏死组织以减少感染风险。对于深度创面或经久不愈的病例,可考虑皮瓣移植术覆盖创面,促进愈合。
- 药物治疗需根据创面分期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初期创面可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预防感染;中后期创面需联合使用抗感染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控制局部感染,同时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康复新液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若创面渗出较多,可选用水胶体敷料或泡沫敷料保护创面。合并血栓形成者需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抗凝,营养不良者需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氨基酸注射液改善营养状态。
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创面变化,若出现发热、红肿加重或分泌物恶臭,提示感染未控制,需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患者家属需每日检查受压部位皮肤,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营养摄入方面需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鸡蛋、鱼肉等,以促进组织修复。长期卧床者需进行肢体被动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若创面持续3周无愈合迹象,需重新评估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