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毛囊炎怎么诊断治疗

杜虹瑶 皮肤科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咨询

毛囊炎可通过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查、皮肤镜检查等进行诊断,治疗手段包含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若发现皮肤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以便准确诊断并接受合适治疗。

一、诊断:

1、症状观察:毛囊炎通常表现为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有时顶部会有白色脓疱,可伴有瘙痒、疼痛或压痛。若炎症仅局限于毛囊口,脓疱破裂后会流出少量脓血,随后逐渐愈合。其中,细菌性毛囊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表现较为典型;真菌性毛囊炎常见于马拉色菌感染,多发生在多汗部位,皮疹为半球形毛囊性丘疹,周边有红晕。

2、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是常用方法,取脓疱内容物进行培养,若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可确诊为细菌性毛囊炎。对于怀疑真菌性毛囊炎的患者,可进行真菌镜检和培养,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真菌菌丝或孢子,或培养出马拉色菌等真菌,即可明确诊断。

3、皮肤镜检查:皮肤镜能观察皮肤表面和表皮下结构,在毛囊炎诊断中具有辅助作用。通过皮肤镜,医生可更清晰地观察到毛囊口的情况、脓疱的形态、周围血管分布等,有助于鉴别不同类型的毛囊炎,提高诊断准确性。

二、治疗:

1、药物治疗:患者需遵医嘱用药。针对细菌性毛囊炎,常用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莫匹罗星能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较强抗菌活性;夫西地酸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转运,阻碍细菌的生长繁殖。若感染严重可口服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等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抗菌作用。真菌性毛囊炎可外用酮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抗真菌药物,酮康唑能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影响真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比萘芬通过干扰真菌细胞膜合成,达到抗真菌目的。

2、物理治疗:紫外线照射是常用的物理治疗手段。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能够调节皮肤免疫系统,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加快毛囊炎症的消退,促使皮肤恢复正常。半导体激光治疗可利用特定波长的激光,抑制细菌生长,刺激细胞活性,加速皮肤修复,对于改善毛囊炎症状具有积极作用。该治疗需经医生操作进行。

3、手术治疗:当毛囊炎发展为疖或痈,出现较大脓肿且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在医生评估后进行切开引流术。在局部麻醉下,用手术刀切开脓肿,排出脓液,放置引流条,以促进愈合,防止感染扩散。对于反复发作的毛囊炎,可考虑手术切除病变的毛囊及周围组织,降低复发风险。

日常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物,避免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避免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导致细菌感染。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加重或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应立即复诊。

2025-04-14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