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异物可引发呛咳、呼吸困难、喘鸣音等症状作为判断。建议患者尽快就医,以免引起窒息。
1、呛咳:当异物进入气管,首先会刺激气管黏膜上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末梢将刺激信号迅速传递至大脑的咳嗽中枢,引发呛咳反射。这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试图通过剧烈的呼气动作,利用高速气流将异物排出体外。呛咳通常在异物进入气管的瞬间突然发生,且较为剧烈,呈阵发性。
2、呼吸困难:异物进入气管后,会占据气管的部分管腔空间,导致气道狭窄。气体进出肺部受阻,通气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引发呼吸困难。根据异物的大小、形状和阻塞部位不同,呼吸困难的程度也有所差异。如果异物较大,完全阻塞主气管,会导致严重的通气障碍,患者可迅速出现极度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鼻翼扇动,甚至出现三凹征,即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
3、喘鸣音:由于气管内存在异物,气体在通过狭窄的气道时,会产生湍流,引起气管壁和周围组织振动,从而产生喘鸣音。喘鸣音通常为高调、尖锐的声音,可在呼气和吸气时都能听到,但一般以呼气时更为明显。异物所在位置不同,喘鸣音的部位和性质也会有所变化。
建议一旦怀疑发生气管异物,应立即就医,进行胸部X线、CT等检查,以明确异物位置和大小。不要尝试通过吞咽食物等不恰当方法试图将异物咽下,以免导致异物进一步深入气道,加重损伤。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避免嬉笑、打闹、大声说话,防止异物误入气管。对于儿童,避免给予其过小、光滑且易误吸的食物,如花生米、果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