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在中医看来,主要是由外感邪气与内在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外感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人体,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加之自身正气不足,或饮食、情志等因素影响,导致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引发风湿热。
- 中医认为风邪善行而数变,易与其他邪气夹杂侵犯人体,使风湿热的症状呈现游走不定、变化多端的特点。寒邪具有凝滞、收引的特性,可使经络气血凝结不通,不通则痛,导致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湿邪重浊黏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致使肢体困重、关节肿胀等。当风、寒、湿邪郁而化热,或直接感受热邪,热毒蕴结于经络关节,就会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等风湿热的典型表现。
- 人体正气不足是风湿热发病的内在因素。若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外邪易乘虚而入。此外,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厚味等食物,可内生湿热,蕴而化毒,熏蒸于经络关节。情志失调,肝郁气滞,气郁化火,也可与外邪相互搏结,加重病情。
- 从中医角度来看,脏腑功能失调也与风湿热的发生密切相关。如脾主运化,若脾虚失运,水湿代谢失常,易聚湿生痰,阻滞经络。肾主骨生髓,肾虚则骨节失养,易为外邪所侵。心主血脉,风湿热邪侵犯心脏,可导致心脉痹阻,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
对于风湿热的防治,建议注意生活起居,避免居住在潮湿寒冷的环境,注意保暖,防止外邪侵袭。饮食上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可适当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过激。治疗上需遵医嘱服用中药,如白虎加桂枝汤等加减,以清热通络、祛风除湿。还可在医生指导下下配合针灸、推拿等疗法,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症状,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