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跟荨麻疹在病因、症状表现、皮疹特点以及治疗方法上存在区别。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荨麻疹则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若皮肤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
1、病因:湿疹常为内外因相互作用结果。内因包括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失眠、过度疲劳、内分泌失调、感染等;外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导致湿疹的发生。接触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也可能诱发。荨麻疹病因也多样,鱼虾、蟹贝、肉类、牛奶和蛋类等食物过敏是常见原因,其次是药物过敏,如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等。此外,呼吸道吸入物及皮肤接触物、感染、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也可能引发。
2、症状表现:湿疹患者自觉瘙痒剧烈,常呈阵发性且夜间加重。病情易反复且经久不愈。急性湿疹可伴有渗出倾向,慢性湿疹则有皮肤肥厚、苔藓样变等表现。荨麻疹患者主要症状为皮肤瘙痒,瘙痒程度不一,随后迅速出现风团,风团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数小时内可自行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可反复发作。
3、皮疹特点:湿疹皮疹形态多样,急性期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丘疹、丘疱疹、水疱,搔抓后可出现糜烂、渗出;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慢性期则表现为皮肤粗糙、肥厚,有苔藓样变,皮疹边界一般不太清晰。荨麻疹的皮疹为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数目不定,可孤立分布或融合成片。
4、治疗方法:湿疹治疗可遵医嘱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病情严重时可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缓解瘙痒症状。荨麻疹治疗首选依巴斯汀、盐酸奥洛他定等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可有效控制症状。
患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对食物过敏,应避免食用相关食物;对环境因素过敏,可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穿着宽松、纯棉的衣物,减少皮肤刺激。若治疗过程中症状加重,如皮疹范围扩大、瘙痒加剧、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