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可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检查项目进行判断,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若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白带异常、发热等疑似盆腔炎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进行规范治疗。
一、检查项目:
1、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初步的妇科检查,观察阴道、宫颈有无异常分泌物,触诊子宫及附件区是否存在压痛、增厚或包块,判断盆腔内是否存在炎症。
2、实验室检查:白带常规检查可了解阴道内微生物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类型。血常规检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指标,若数值升高通常提示存在炎症反应。超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检测能辅助判断炎症的严重程度。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病原体检测,明确引发盆腔炎的具体病原体。
3、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手段,能清晰显示子宫、附件形态,判断盆腔内有无积液、脓肿及包块等;CT或MRI检查则对软组织分辨力更高,适用于病情复杂、超声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情况,可更准确地判断炎症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二、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医生通常会使用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头孢曲松钠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甲硝唑能抑制厌氧菌生长,二者联合使用可覆盖盆腔炎常见病原体,有效控制炎症。医生还可能选择青霉素联合多西环素,前者阻止细胞壁黏肽链的交联,导致细胞壁缺损、细菌裂解死亡,后者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通过协同作用杀灭致病菌,缓解症状。
2、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微波治疗等物理方法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利于炎症吸收和消退,同时减轻疼痛等不适症状,尤其适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建议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
3、手术治疗:当盆腔炎形成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且药物治疗无效,或脓肿破裂、出现弥漫性腹膜炎等紧急情况时,需经医生评估后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经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可切除脓肿,清理感染病灶,必要时切除病变的输卵管、卵巢等组织。
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经期和性生活卫生,避免使用不洁卫生用品,性生活前后清洗外生殖器。另外,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术后严格遵循医嘱护理。确诊盆腔炎后需按医生要求定期复查,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检查等评估治疗效果,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病情迁延不愈或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