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病是一种因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引起的溶血性疾病,发作时主要表现为急性血管内溶血症状,包括贫血、黄疸、消化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全身症状等,日常需通过避免诱发因素、定期检查等方式预防发作。
1、贫血:蚕豆病发作时,红细胞大量破坏,导致血红蛋白减少,引发贫血。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轻度贫血时,可能仅在活动后感到疲倦、心悸;随着病情加重,休息时也会有明显的虚弱感,严重贫血还可能导致气短、心率加快,甚至出现心功能不全等表现,影响正常的身体活动和生活质量。
2、黄疸:红细胞破裂后释放出大量胆红素,超出肝脏的代谢能力,进而在体内积聚,引发黄疸。患者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或酱油色。黄疸程度与溶血的严重程度相关,轻者可能仅表现为皮肤轻微发黄,重者则全身皮肤明显黄染,且可能伴有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
3、消化系统症状:溶血过程产生的代谢产物刺激胃肠道,会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还可能因进食减少进一步加重身体的虚弱状态,影响病情恢复。腹痛通常表现为腹部隐痛或绞痛,位置不固定,疼痛程度轻重不一,部分患者可能因腹痛剧烈而辗转不安。
4、泌尿系统症状:大量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经过代谢形成含铁血黄素,这些物质经肾脏排出时,可能堵塞肾小管,引起急性肾功能损伤。患者可出现少尿、无尿等症状,同时尿液中可能出现蛋白尿、管型尿等异常表现。严重的肾功能损伤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急性肾衰竭,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5、全身症状:在蚕豆病发作初期,患者可能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体温可高达38℃甚至更高,发热通常会持续数天,伴随全身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不适,使患者精神状态萎靡,活动能力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蚕豆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应严格避免食用新鲜蚕豆及蚕豆制品,同时避免接触樟脑丸、含萘的化学物质等诱发溶血的因素,谨慎使用可能引起溶血的药物,用药前需详细告知医生病史。日常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定期进行血常规、G-6-PD活性等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