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减慢对舒张压的影响与心脏泵血机制、外周血管阻力、心室充盈时间及神经-体液调节等多个方面有关,呈现复杂的变化特点。主要包括心输出量变化、心室充盈程度改变、外周血管阻力调节等。
1、心输出量变化:心率减慢时,在一定范围内,若每搏输出量未显著增加,心脏每分钟射出血量会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导致动脉系统内血液灌注减少,在舒张期主动脉内储存的血量相应减少,从而使舒张压下降。例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因心率显著减慢,常伴随心输出量不足,出现舒张压降低 。
2、心室充盈程度改变:适当的心率减慢可延长心室舒张期,使心室有更充足时间充盈血液,每搏输出量增加。当心率减慢未过度影响心输出量时,增加的每搏输出量可维持主动脉内的血液充盈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舒张压稳定,甚至略有升高。但如果心率过慢,心脏舒张期过长,心室充盈达到极限后,每搏输出量不再增加,反而因心输出量下降导致舒张压降低 。
3、外周血管阻力调节:心率减慢时,机体可通过神经 - 体液调节机制改变外周血管阻力。交感神经兴奋度降低,使血管平滑肌舒张,外周血管阻力减小,动脉系统内血液外流速度加快,舒张压下降;同时,肾素-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等被激活,调节血管收缩与血容量,但在心率明显减慢时,这种调节作用不足以完全代偿心输出量减少,仍可能导致舒张压降低 。
针对心率减慢可能对舒张压产生的影响,需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变化。若心率减慢已引起舒张压显著降低并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