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肺炎性胸腔积液和肺炎性胸腔积液在发病机制、积液性质、预后等方面存在区别。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观察积液变化及肺部病情恢复情况。
1、发病机制:类肺炎性胸腔积液,除了炎症导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外,像肺脓肿时,还可能因脓肿破裂,内容物进入胸腔刺激胸膜,进而产生积液;支气管扩张患者,由于反复感染,局部炎症反应剧烈,累及胸膜,引发胸腔积液。肺炎性胸腔积液主要因肺部炎症病灶附近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得血管内的液体成分渗出至胸膜腔形成积液。
2、积液性质:类肺炎性胸腔积液因原发病不同,积液性质多样,含有较多炎性细胞及纤维蛋白等成分,积液较为黏稠。肺炎性胸腔积液早期多为渗出液,液体清亮或微混,蛋白质含量较高,细胞计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随着病情发展,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可能出现细菌感染,积液性质可转变为脓性。
3、预后:类肺炎性胸腔积液预后则与原发病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是否及时有效密切相关。肺炎性胸腔积液若能早期诊断,积极治疗肺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积液可完全吸收,肺部功能恢复正常。
对于怀疑有胸腔积液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完善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等及胸腔穿刺等检查,明确积液性质及病因。针对不同病因,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按时足量使用药物,避免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观察积液变化及肺部病情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