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口综合征是一种以口腔烧灼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常不伴有明显的口腔黏膜异常体征。多数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实现临床治愈,但少数病情复杂、病因不明者治疗难度较大,易反复。
- 灼口综合征的病因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精神心理因素占重要地位,如长期焦虑、抑郁、精神紧张等,会干扰神经功能,引发口腔感觉异常。另外,局部刺激因素,像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摩擦口腔黏膜,以及更年期内分泌紊乱、维生素缺乏等全身性因素也与之相关。
- 灼口综合征患者典型症状为口腔内持续或间断的烧灼样疼痛,部位多在舌尖、舌缘、舌根、上腭等,疼痛程度不一,可伴有口干、味觉改变等。一般在晨起时症状较轻,午后、傍晚加重。临床检查常无明显可见的口腔病变,这给诊断带来一定难度。
- 治疗上,首先要去除诱发因素,如在医生指导下修复或拔除不良修复体、残根残冠等。针对精神心理因素,可由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通过倾听、引导宣泄情绪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状态,必要时配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如盐酸舍曲林)。对于因维生素缺乏导致的,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甲钴胺片等药物补充维生素。同时,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适度锻炼、合理饮食。
对于灼口综合征患者,建议及时就医,如实告知医生症状、病史及生活状态,以便精准诊断病因。保持乐观心态,避免过度关注口腔不适,以免加重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