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症可能由皮肤干燥等非疾病因素引起,也可能由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因素导致。建议日常注意皮肤护理,若瘙痒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一、非疾病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皮脂腺和汗腺功能逐渐衰退,分泌的油脂和汗液可能减少,皮肤的保水能力下降,导致皮肤干燥。此外,频繁洗澡、使用过热的水或强碱性肥皂,也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加剧皮肤水分流失。皮肤干燥时,角质层细胞间的脂质减少,神经末梢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从而引发瘙痒。患者皮肤会出现脱屑、粗糙,搔抓后可见抓痕、血痂。
二、疾病因素: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导致神经纤维变性、脱髓鞘,引起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尤其是感觉神经受累,使皮肤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容易出现瘙痒。此外,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真菌滋生,引发皮肤感染,也会加重瘙痒症状。患者除皮肤瘙痒外,还伴有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糖尿病典型症状。
2、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排泄和代谢功能受损,体内的尿素氮、肌酐等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在体内蓄积,可能形成尿毒症毒素。这些毒素会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可能导致瘙痒。此外,患者体内的钙磷代谢紊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也会加重皮肤瘙痒。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干燥、脱屑,瘙痒呈全身性,夜间加重,还伴有乏力、水肿、贫血等症状。
建议患者避免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可穿着宽松、纯棉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另外,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使用加湿器。若瘙痒与饮食相关,注意排查并避免食用致敏食物。